2017年11月27日

莎士比亞的美麗新世界(Shakespeare’s Brave New World)

第一對開本為莎士比亞戲劇的首次集結出版,總共包含三十六部劇本,《暴風雨》排列第一,暗喻莎士比亞將成為文學世界的風暴。《辛白林》列於最後,其結局為英格蘭打敗羅馬軍隊後雙方簽下和平協定,比喻文學世界的風暴最後和平落幕於英格蘭文學勝過拉丁文;羅馬軍隊可視為羅馬天主教的象徵,這結局也比喻英格蘭新教勝過天主教並達成某種和平協定。類似的宗教隱意藏在不同劇本中,例如《梅林的誕生》(↘018)

第一對開本的第一句臺詞

《暴風雨》的故事開始時,海上一艘載著貴人的大船遇上暴風雨,先上場的是船長與水手長,他們對話的第一句,也是第一對開本第一個發聲的字為「水手長」(Bote-swaine)。這裡的水手長拼字Bote-swaine與常見的boatswain不同,主要差別在中間的a與e,字尾多餘的e有時在排版中被略去或加上,沒有強制規定。Bote-swain只可單向重組出班·強生(Ben Jonson),沒有其他的可能,使用Bote而非Boat可確保字母e不被略去。第一對開本的序文為班·強生所作,一般認為他是這本書的編輯,Bote-swain加上連字號也提示這是有兩個字的名字。
第一句臺詞:水手長──班·強生
[A tempestuous noise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heard: Enter a Shipmaster, and a Boteswain.]
〔暴風雨的落雷與閃電混雜亂鬧聲中,船長與水手長上場。〕1

MASTER. Bote-swain.
船長:水手長。2

BOTESWAIN. Here Master: What cheer?
水手長:這裡,船長。甚麼吩咐?3

MASTER. Good: Speak to the Mariners: fall to it, yarely, or we run ourselves a ground, bestir, bestir.
船長:好,告訴水手們,要盡力,快些,不然我們要沉入海底了,使勁,使勁。4

[1]劇場觀眾看不到舞臺指導,只有讀者有機會看見與分析。水手長必須服從船長,表示班·強生有一位主人與庇護者。船長與水手長可單向重組出瑪麗·辛德尼·赫伯與班·強生,提示船長與水手長的身分。班·強生長期得到赫伯家族的庇護與金錢資助。由重組圖可見「船長」構成瑪麗·辛德尼·強生拼字的主要部分,字母b取自水手長。
舞臺指導:船長與水手長──瑪麗·辛德尼·赫伯與班·強生
[2]原稿中水手長的拼法為Bote-swaine,現代版本多將它改為Boatswain,這修正破壞了原著的文字遊戲。

[3]吩咐(cheer)的原意為快慰;水手長詢問如何做可以讓船長安心愉悅。

[4]「好,告訴水手們」可單向重組出瑪麗·辛德尼與莎士比亞,由重組圖可見「好」(Good)的加入補足重組名字所需的字母d。瑪麗與她的威爾頓詩人使用莎士比亞為筆名來寫作,威廉·莎士比亞是他們的替身,他們都是瑪麗的「水手們」(Mariners),Mari是Mary的變化拼法,當時的i與y可互通。
好,告訴水手們──瑪麗·辛德尼的莎士比亞
第一對開本的最後一句臺詞

第一對開本的排列順序為喜劇、歷史劇與悲劇,《辛白林》有個快樂的結局,但被排在最後成為悲劇引發不少討論。《辛白林》首次出版於1623年,在此之前讀者無法閱讀劇本,沒有人知道編輯是否更改部分文字。故事的最後不列顛的辛白林戰勝羅馬軍隊得到勝利,辛白林寬恕所有戰俘並與羅馬簽訂和平協定,劇本的最後也是第一對開本的最後一句臺詞總結莎士比亞的文學之旅。
CYMBELINE. Never was a War did cease (Ere bloodie hands were washed) with such a Peace.

辛白林:從未有戰爭如此終止(在血汙之手洗淨之前)得到這樣的和平。
這裡的戰爭允許多重解讀,可指劇中羅馬與不列顛的軍事戰爭、新教與天主教的爭執或莎士比亞的文學風暴。括號中的字可能為後來加入,其中「血汙之手」可單向重組出班·強生,與第一對開本的第一句話「水手長」相對應。
血汙之手──班·強生
「血汙之手」在十六世紀有個特別用法,指森林中發現一個人的手有血漬,但沒有他打獵的證據,因此無法確定是否違法偷獵。班·強生在第一對開本的開始與結束都藏入他的名字,告訴世人他與莎士比亞的關係,但人們無法找到直接證據,他最後洗淨他的血汙之手,和平結束莎士比亞的文學冒險。

莎士比亞的美麗新世界

米蘭達第一次見到阿隆索國王與他的臣子們時,驚嘆說出:
MIRANDA. O wonder! How many goodly creatures are there here? How beauteous mankind is? O, brave new world 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

米蘭達:啊,奇蹟!有多少美好生物在這裡?人類多麼美麗?啊,美麗新世界存在這樣的人們。
這些人的名字在故事開始時列於上場名單:「阿隆索、西巴斯辛[2]、安東尼歐[3]、費迪南[1]、貢薩羅與其他人等上場。」(Enter Alonso, Sebastian, Anthonio, Ferdinand, Gonzalo, and others.)其中三人的名字源自麥哲倫的探險隊:
[1] 費迪南:費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 1480–1521)是位葡萄牙探險家,效力西班牙於1519年試圖環航世界,中途罹難。

[2] 西巴斯辛:璜安·西巴斯辛·艾爾卡諾(Juan Sebastian Elcano, 1476–1526)繼續麥哲倫未竟之旅,於1522年完成首次世界環航。

[3] 安東尼歐:安東尼歐·皮加費塔(Antonio Pigafetta, 1491–1531)為隊員之一,為這次航行留下紀錄。馬克西米蘭·特蘭西瓦拉斯(Maximilianus Transylvanus, c.1490–c.1538)根據訪談於1523年發表相關著作。
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引用首次環航世界三位主要人物的名字,將其喻為戲劇世界首次環航發現「美麗新世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