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七首(Shakespeare's Sonnet 7)

這首商籟的主題為克利斯多弗·馬洛的劇本《帖木兒大帝》(主題:戲劇與角色)。馬洛將自己喻為戲劇世界的帖木兒。

解讀關鍵在最符合這首商籟所描述第三人稱「他」的身分。商籟的前十二行敘述某位東方王者的一生,可能答案有擬人化的太陽、聖經中的摩西(Moses)或蒙古帝王帖木兒(Timur)等。

馬洛的劇本《帖木兒大帝》(Tamburlaine the Great)描述這位帝王的一生,但未完全根據史實。故事敘述原為牧羊人的帖木兒,經歷征戰後勢力漸大,他消滅波斯帝國與征服埃及。帖木兒殘忍對待敵人與俘虜,對親人也不留情,在一次爭執中他殺死自己的兒子。帖木兒曾以虜來的國王們為他拉車,並斥責:「你們這些嬌生的亞洲駑馬!怎麼,一天只能拉二十哩路。」(Holla, ye pamper’d jades of Asia! What, can ye draw but twenty miles a-day.)

類似的一段話出現於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下集》:「空腹嬌生的亞洲駑馬,一天跑不到三十哩路。」(Shall Pack-Horses, and hollow-pampered Jades of Asia, which cannot go but thirty miles a day.)

聖經中的數字七有安息的隱意。上帝六天內造齊天地萬物,並定第七日為聖日必須歇工。這首商籟的編號七暗示上帝暫歇,反上帝的帖木兒大帝得以出現,這與第1首第1行的「創造」,和第11首的耶穌升天相對應。

克利斯多弗·馬洛是位無神論者,1593年他被控褻瀆上帝,在新教支持者潘博克伯爵夫人瑪麗的幫助下他假死逃避死刑,對俗世而言,他的生命已停歇,但他持續寫作,他生存的空間在上帝暫歇的第七日。《帖木兒大帝》的劇本內容置於第7首,表示前17首的主題為戲劇創作,而非繁衍子孫,與第15首的劇作家創造角色有相同主題。

身分解析:這首商籟的主述者為克利斯多弗·馬洛;沒有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第二人稱的你(thou)指瑪麗·辛德尼或馬洛本人,出現於第13行;第三人稱的他(he)指帖木兒大帝。

7

Lo in the Orient when the gracious light, [01]
Lifts up his burning head, each under eye
Doth homage to his new appearing sight,
Serving with looks his sacred majesty,

And having climbed the steep up heavenly hill, [05]
Resembling strong youth in his middle age,
Yet mortal looks adore his beauty still,
Attending on his golden pilgrimage:

But when from high-most pitch with weary car, [09]
Like feeble age he reeleth from the day,
The eyes (’fore duteous) now converted are
From his low tract and look an other way:

So thou, thy self out-going in thy noon: [13]
Unlooked on die’st unless thou get a son.

01 看那東方,當神威的光芒,
02 抬起他火紅的頭,每一道低下目光
03 臣服於他新出現的形象
04 注目侍奉他的神聖威權,

05 已爬上陡峭神聖的山丘,
06 如同強壯年輕人於他的中年,
07 但俗世目光依然喜愛他的美好,
08 伴隨他的金色朝聖旅程;

09 但當從最高頂點疲憊馬車,
10 如同孱弱老者,由白日他蹣跚退下,
11 那些目光(之前服從)此刻轉換,
12 由他降下之路看往另一個方向;

13 因此你超越你自己於你的頂點,
14 死後不被注目,除非你有個兒子。

注解


[01]東方(Orient...1)象徵上升的人事物,可以指帖木兒大帝、摩西、新的觀念或擬人化的太陽。神威(gracious...)有優雅莊重或魅力、光芒(light...)有啟發與新思惟的解釋。「神威的光芒」可解讀為充滿魅力的新思惟。

[02]抬起(lift...1)有發跡或提升、火紅(burn...)有熱烈或激情、頭(head...)有心智頭腦或領導地位的解釋。「抬起他火紅的頭」可解讀為帖木兒由牧羊人發跡成為帝王,或詩人發跡於劇場。「低下(under...)目光(eye...)」指下層民眾的目光或舞臺觀眾的目光。

[03]臣服(homage...1)有封建君臣關係或尊崇、形象(sight...)有景象或觀點、出現(appear...)有由隱藏中顯露或現身公開場合的解釋。「臣服於他新出現的形象」指人民臣服於帖木兒,或觀眾尊崇詩人創新的觀點。

[04]注目(look...)有留神或尋找、侍奉(serve...)有供應或滿足或僕役的解釋。「注目侍奉他的神聖威權(majesty...)」提示人民與君主的關係。「他的神聖」可單向重組出阿卡迪亞,《潘博克伯爵夫人的阿卡迪亞》是辛德尼兄妹創造的虛擬世界,之後成為馬洛朝聖的目標。代名詞他的(his)與它的(its)當時可通用,指新的戲劇觀念或馬洛本人。
他的神聖──阿卡迪亞
[05]爬上(climb...1)有漸增或依附向上、陡峭(steep...)有險峻或熱情注視、神聖(heavenly...)有超凡極致或絕妙、山丘(hill...1)有不易克服之障礙的解釋。「爬上陡峭神聖的山丘」可解讀為帖木兒的發跡,或詩人的作品增加險峻絕妙的閱讀障礙。

[06](middle...1)有居中調和或成熟、年(age...)有歲月或時期、強壯(strong...)有強硬不妥協、年輕人(youth...)有充滿活力的解釋。「如同強壯年輕人於他的中年」可形容帖木兒,或詩人擁有強大活力於其成熟作品的時期。

[07]俗世(mortal...)有凡人或必死命運、喜愛(adore...1)有傾慕或崇拜、美好(beauty...)有任何美麗事物或美好作品的解釋。「俗世目光依然(still...)喜愛他的美好(beauty...)」指帖木兒依然得到他人民的喜愛,或劇場觀眾依然喜愛馬洛的美好作品。

[08]帖木兒大帝與馬洛皆非基督教義的信仰者,前者打擊、後者因褻瀆上帝而被星室法庭調查審判。金色(golden...)有黃金或珍貴的解釋。「金色朝聖旅程(pilgrimage...)」並非宗教之旅,它可單向重組出菲利普·辛德尼與瑪麗,提示馬洛為伯爵夫人寫作是他的金色朝聖之旅。「金色朝聖旅程」也可單向重組出《帖木兒大帝》,提示這首商籟謎語的答案。
金色朝聖旅程──菲利普·辛德尼與瑪麗·辛德尼
金色朝聖旅程──帖木兒大帝
[09]疲憊(weary...)有困倦或厭煩、馬車(car...1)有勝利凱旋(十六世紀)的解釋。「疲憊馬車」指厭煩與困倦疲憊於戰爭。馬洛劇中的帖木兒死前最後一幕為在扶持下離開他的馬車,帖木兒說:「眾賢卿,助我完成最後的移動(Help me, my lords, to make my last remove.)。」離開馬車的動作象徵遠離勝利。頂點(pitch...)有瀝青(十四世紀)或極致或程度的解釋。「朝聖之旅的最高(highmost...1)頂點」可單向重組出克利斯多弗·馬洛,他自認為是這朝聖之旅中達到最高頂點的人,之後他被控告褻瀆上帝之罪,如同被瀝青玷汙。
朝聖之旅的最頂點──克利斯多弗·馬洛
[10]蹣跚(reel...1)有卷軸或捲繞或退縮、孱弱(feeble...1)有缺乏資源、白日(day)有統治當局、老者(age)有時期的解釋。「如同孱弱老者,由白日他蹣跚退下」指帖木兒的死亡,或馬洛因褻瀆罪缺乏資源而消逝於當局的統治之下。孱弱與蹣跚描述平凡老人的暮年,老人無法再度年輕,太陽每日東升的比喻不符合這首商籟的描述。

[11]服從(duteous...1)有忠實、轉換(convert...)有皈依信仰或改變方法的解釋。「之前服從」指之前忠實的跟隨者或觀眾;「此刻轉換」指之前服從帖木兒的跟隨者或忠實於馬洛的觀眾此刻轉換對象。

[12]降下(low...1)有低俗或低下、路(tract...1)有區域或文學創作的解釋。「降下之路」可解讀為低下的區域,指帖木兒的衰亡,或馬洛退隱後他的生活與作品隱藏於低下的環境。「看往另一個方向」指1593年前馬洛頂盛時期的觀眾此刻轉向莎士比亞。

[13]超越(out-going...1)有快速離開、頂點(noon...1)有正午的解釋。「因此你超越你自己於你的頂點」指日光過了正午將逐漸黯淡,馬洛並未在其文學的頂峰時期留下名字,他快速離開自己成就的頂峰。

[14]帖木兒大帝對其兒子的要求甚高,他需要的是可繼承他偉大事業的人,在一次衝突中他殺死自己的兒子。這首商籟描述馬洛本身的經歷,他視自己為戲劇界新興的王者如同帖木兒大帝。兒子(son...)有創作者之作品的用法,馬洛期望他的作品能夠擁有自己的名字。這句也可解讀為馬洛勸告瑪麗作品需有自己的名字,否則死後將被世人遺忘不被注目(unlooked...)

身分對照翻譯


看那不同於傳統的優美新思惟,[01]
升起它閃耀的智慧,讓每一位臺下觀眾的目光,
臣服於這新出現戲劇的形象,
注目侍奉這戲劇表達的神聖威權,

馬洛的新理念已爬上陡峭神聖的創作頂點,[05]
如同強壯年輕人表達中年成熟的思想,
但觀眾的目光依然喜愛他戲劇的美好,
伴隨著馬洛閃耀的阿卡迪亞朝聖之旅。

但是當馬洛創作的頂點於疲憊馬車滑落,[09]
如同孱弱老者馬洛(he)由公開的世界退縮入黑暗,
之前觀眾的目光此刻轉向,
由馬洛(his)退出的戲劇領域看向其他的詩人。

因此馬洛(thou)超越了自己創作的頂峰,[13]
創作者死後不被注目,除非留下有自己名字的作品。